中国古代的三项超级工程,至今仍然让中国的发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把历史变为我们自己的,我们遂从历史进入永恒。 长城、坎儿井和京杭大运河被称为我国古代三项伟大工程。长城,绵延万里,将北方少数民族隔绝在中原以外,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历朝
把历史变为我们自己的,我们遂从历史进入永恒。
长城、坎儿井和京杭大运河被称为我国古代三项伟大工程。长城,绵延万里,将北方少数民族隔绝在中原以外,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历朝百姓的安宁,是举世闻名的军事工程,其重要性自不必言说;坎儿井,巧妙地将西北地区的水源保存于地下,满足了干旱地区百姓对水源的需求,是西北人才智和经验的体现。那么,京杭大运河又何以能被列入三项伟大工程之中呢?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年,吴国修建邗沟以北上伐齐,这便是隋朝大运河的邗沟段。邗沟段沟通长江与淮河,共400里,一直是后代大运河中极重要的一段河道,时至今日,邗沟依然发挥着它的运输价值。
隋朝,隋炀帝开通了沟通中国南方、北方和中部的大运河。这条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至余杭,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长度达两千多公里。为修建这条运河,隋炀帝征调无数民夫,以至民怨沸腾,为历代史官视作其暴政的组成部分。
这条大运河与我们所熟知的京杭运河有所不同,因为它是以洛阳为中心,而非北京。依靠这条运河,隋朝的东都洛阳就与传统势力所在的北方和发展后劲十足的南方勾连起来,既可以促进南北之经济交流,也可稳定国家之统一根基。
晚唐时期,中央对北方藩镇的控制力十分有限,若非依赖隋大运河将江南财富输入首都,唐政权断不能在安史之乱之后还能存在100多年。所以,隋大运河的修建虽功不在当代,然利却在千秋。
元朝皇帝定都北京,中西部地区在政治经济方面皆不再是中国的中心,南北交流成为地区平衡和国家稳定的重中之重。所以,大运河无需再绕道洛阳。于是,基于原有水道,元代统治者用了十年的时间,调整了隋朝大运河的整体格局,形成了如今我们所熟悉的京杭大运河。这条运河直接沟通南北,借此可以将南方的粮食运送到北京。明清两代,统治者对元朝修建的京杭运河进行了多次疏浚和小范围修整,但整体还是沿用着元代所塑之格局。
中国古代,运河的作用远不止于交通运输,它在中央统治权力的伸张和南北经济交流上起到的作用才是最显要的。
魏晋以后的中国,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处于逐渐分离和完全分离的状态,所以,位于中部或者北方的中央必须通过运河才能收集南方的财富,以维持国家行政的有效运转。运河若被阻塞或是为起义军所控制,那将是直接威胁政权存亡的事情。所以,京杭运河在维系统治方面起到了极重要的作用,历朝亦皆十分注重河道的疏浚和防卫。
京杭运河在推动南北方经济发展和交流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同样重要。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以后,沿运河南下,在旅行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个因运河而兴起的工商业城镇。这些城镇“船只多的令人难以相信”,而当地商人“如此之多如此之富,难以言语形容”。
可见,依运河而建的城镇,皆工商繁荣、物阜民丰。除此之外,基于各显优长的南北方交流也通过运河成长起来,最经典的例子便是商人通过运河将山东地区的棉花运到江南,凭借江南发达的纺织业将其制成织品,再运往各地销售。所以,运河也促进了各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唐朝诗人皮日休曾有诗赞颂大运河:“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馀里地无山。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隋朝和元朝为开凿和修整大运河付出无数民力。然而,这条河惠及中国百姓一千多年,直至今天,其南方河段仍然可以通航,仍在继续发挥其价值,可谓是“至今千里赖通波”。不得不说,大运河的确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
文章来源:《船舶工程》 网址: http://www.cbgczzs.cn/zonghexinwen/2021/0312/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