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海洋强国的“追梦人”讲述人:青岛海洋科学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迎着朝阳,每一次出海,我都能深切地感受到,海洋强国之梦更近了。 【我们的新时代】 仿佛挣脱了羁绊,一轮红日跳出海面…… 这几年,我们不断加强科考船队建设,深远海科学考
迎着朝阳,每一次出海,我都能深切地感受到,海洋强国之梦更近了。
【我们的新时代】
仿佛挣脱了羁绊,一轮红日跳出海面……
这几年,我们不断加强科考船队建设,深远海科学考察船队从2018年的24艘扩大至37艘,科考航迹遍布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以及极地等海域。船舶条件也越来越好,2019年入列的“东方红3”船,是全球最大的静音科考船,不但综合科考能力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也为出海人员提供了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本报记者刘艳杰、朱楠采访整理)
2006年,了解到我国海洋装备与海洋科考方面还有很多不足,我选择了物理海洋作为求学志愿。毕业后,我开始从事海洋调查工作,一出海就是一个多月,颠簸的海面、狭小的船舱,都抵挡不住一个年轻人对海洋科研的热情。
十几年来,我见证了中国第一艘万米级水下滑翔机海试成功,第一型大深度自持式剖面浮标从样机走向成熟,第一型深海剖面测试平台投入使用……
(光明日报)
但那时候我们的海洋科考能力比较弱,出海航次少,研发的海洋科研装备无法及时搭载科考船海试,研发周期无形中就变长了。因为航次少,一些青年科学家很难争取到航次资源,总是望船兴叹。
2021年4月,南海神狐海域。当我站在“海洋地质九号”船上目睹海上日出的时候,似乎又变回了当年那个第一次看到大海的少年。
到了2016年,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组建了深远海科学考察船共享平台,对平台内所有船舶的闲置航时、可共享航时进行了科学规划调配,定期发布航次信息,为各地科学家提供搭载科考海试服务,这种做法极大提高了船舶的使用效率。现在,我们几乎每个月都有船出海,年轻的科学家们也拥有了很多海上实操机会,海洋科研成果研发周期大大缩短。
文章来源:《船舶工程》 网址: http://www.cbgczzs.cn/zonghexinwen/2022/0516/845.html